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粥的报恩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深处,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。他每天清晨踩着露水上山砍柴,傍晚挑着沉甸甸的柴担走过蜿蜒的山路。尽管日子清苦,老周总爱在腰间挂个旧葫芦,见到受伤的小动物就停下来给它们喂水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前夜,老周听见柴房传来窸窣声。举灯一看,是只冻得发抖的白狐狸,前爪还带着捕兽夹的伤。老周想起猎户们的警告——白狐会招来灾祸,可他还是用草药包扎伤口,把最后半碗玉米粥热了喂它。
三天后雪停了,白狐的伤也好了。它临走向老周作了个揖,消失在晨雾里。那天老周上山时,总感觉有双眼睛在树梢间闪动。当他挥斧砍向枯树时,斧头突然被藤蔓缠住,树后竟露出个猎户设的陷阱——若那一斧下去,整棵树就会砸落陷阱。
从那天起,山里的日子变得奇妙。老周总能在枯枝堆里找到新鲜的野果,暴雨前会有山雀叼走他晾晒的衣裳。最神奇的是次年春旱,当村民的水井都见了底,老周院里的古井却清泉不断。猎户王麻子不信邪,半夜翻墙想偷水,却见井台边坐着个白发老翁,吓得连水桶都丢了。
后来村里闹瘟疫,老周每天熬药分给乡亲。有天深夜,他看见药罐旁多了包没见过的草药,照着梦里的方子煎好,果然治好了高热不退的孩子。如今山脚下还立着块无字碑,樵夫们经过时总会放颗野果——他们说,报恩的山精就住在碑后的杜鹃花丛里。
二十年后的重阳节,有人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周跟着只白狐往深山走去。猎户的儿子追上去,只找到整整齐齐码好的柴垛,和挂在树梢的旧葫芦,里面装着永远喝不完的甘泉。从此山里多了条规矩:砍柴不砍杜鹃花,打猎不伤白狐狸。
这故事传到山外,有个药材商人不信邪,非要抓白狐制药。结果在山里转了三天,每次快抓住时总被树藤绊倒,最后饿得啃野菜,反而发现了治疟疾的新药方。村里老人说:你看,山里的精灵啊,对善心人有善心,对贪心人也有办法。
如今游客们还能在古井旁看见石刻的粥碗图案,据说雨天会闻到玉米香。偶尔有迷路的孩子,会遇见穿白衣的老婆婆指路,她手腕上戴着的,正是当年老周包扎伤口用的蓝布条。
所以山里人现在都懂得:你给出去的一碗粥,说不定哪天就变成涌泉报还。这道理简单,可就像老周常说的——善良不是做买卖,但老天爷的算盘,从来不会打错。